楊定一在他的書 “無事生非:不同,甚至顛倒的生命與靈性觀” 裡寫道:
“你我這一生,都是透過「動」想得到什麼東西——也許是強化某一些價值觀,標榜自己的角色,取得怎樣的好處,改善這一生甚至下一生的命運,或得到什麼意義。就連修行,一樣你我這一生,都是透過「動」想得到什麼東西——也許是強化某一些價值觀,標榜自己的角色,取得怎樣的好處,改善這一生甚至下一生的命運,或得到什麼意義。就連修行,一樣離不開這種「動」或追求,都想在最後得到點什麼——領悟、開悟、頓悟或是「全部生命系列」所稱的「醒覺」。 我們都忘了,修行其實是「在」的觀念,倒不是靠「動」。”
楊定一所指出的“在”就是英文的being。 也有人將being翻譯為“所是”。原來修行的目的不是就是我們所“修”的“行”,而是透過修行來讓我們體驗和活在每一個當下裡。 原來尋尋覓覓,兜兜轉轉,我們才發現生命的寶藏和豐盛就在現在,就在這裡,就在我們裡面。不再活在“虛幻”裡,而是真實的現在當下,那就是我們修行的目標和目的。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去哪裡,就在“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