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代和世界多變和動蕩,也由於的資訊的快速和汎濫,難於辨認壞消息和假消息不斷干擾我們,我們許多時候都覺得喘不過氣來。 我們又如何隨遇而安呢? 常作預備的清單也不能使我們變得更安心。 除了預備身外之物外,我以爲我們還是要預備我們的心,我們的靈魂。 你的靈魂之船錨定于哪裏呢? 你需要能夠給你平安的錨。
我記得新約聖經說我們靈魂的錨是耶穌。他定能帶領我們進入平安。
這個世代和世界多變和動蕩,也由於的資訊的快速和汎濫,難於辨認壞消息和假消息不斷干擾我們,我們許多時候都覺得喘不過氣來。 我們又如何隨遇而安呢? 常作預備的清單也不能使我們變得更安心。 除了預備身外之物外,我以爲我們還是要預備我們的心,我們的靈魂。 你的靈魂之船錨定于哪裏呢? 你需要能夠給你平安的錨。
我記得新約聖經說我們靈魂的錨是耶穌。他定能帶領我們進入平安。
區詳江博士前些年所寫的《我做工? 工造我!》是一本關於工作與自我的雙向旅程的書。 我非常同意他所說的,“人生是一個旅程,工作亦然 這是一段雙向的旅程;透過工作,我們在外在世界留下我們的足印。。。透過工作,我們在自己内心的世界,發掘自我,模塑自我,認識自我,。。這是一項内在的工作。。。透過内在的工作,我們能更有創意的面對外在工作。。。”。 但願我們不會被工作淹沒和耗盡,而是能在工作中得著意義和自我的實現。
榮神父(Fr. Ronald Rolheiser), 所寫的書《四碎之燈 – 重新發現天主的臨在》,是一本 能夠幫助人重拾靈修的書。 在這個忙碌混亂的世代裏,我們越來越感覺不到上帝的臨在。 哲學家尼采在他宣稱“上帝已死”的時候摔碎了一盞燈,榮神父就以此來形容和指出是我們自己(我們和生活方式)將那盞象徵上帝臨在之光的燈摔毀的,
我在此只想引用介紹他在本書所寫的一些重要教導和提醒,“在我們的文化裏,分心走意實屬正常;默觀,獨處和祈禱卻並非常態。。。當我們的日常體驗完全向天主開放時,我們就能在其中看見天主…天主臨在我們内,也臨在我們四周,但除了罕有的片刻外,我們不曾察覺那臨在。。。對進入及通過感官的黑夜,(十架)若望的第三個忠告可以這樣說:不屈不撓地祈禱,愛及服務,就算做這些事絲毫不帶來滿足。。。要讓信德的真理成爲你生活的向導,而非你的感覺,知識及對安全的需要。 那麽你將一基督的眼睛觀看每一事物和每一個人。。。當人的談話和注意力集中在金錢,食物,娛樂,運動,性及養生之類的事,他們便鮮少意識到天主之火正燃灼著世界,更別説想到面對這一切,人該脫掉他的鞋子(摩西的故事)。。。假使我們完全警醒地面對所謂’世俗經驗‘中含存的一切,我們會發現天主絕非是死了。。。當我們正確地看待我們的生命,就會看出一切都是恩賜。。。“
上帝沒有死,我們也不能把上帝殺死,只是我們的心死而已。 榮神父在這本書沒有向我們提供什麽獨門靈修大法,只是歷代聖徒一樣提醒和引導我們回轉歸向上帝,向上帝敞開經歷上帝的臨在,這樣,我們就能出死入生。
每天你都能選擇享受你的生命,或是憎恨它。這是唯一一件真正屬於你的權利:沒有人能夠控制或奪去的東西就是你的態度。如果你能時時注意到這個事實,你生命中的其他事情就會變得容易許多。
今天你選擇了甚麼態度呢? 今天你享受你的生命嗎?
對於愛情而言,並不需要整天的海誓山盟,有時候只需平淡的就像一碗飯。
那是個秋季,有個女孩認識了一個男孩子。 他們開始了一段浪漫的時光。一切都和女孩想像中的一樣美麗。 那些日子裡,女孩的辦公桌上,開始有玫瑰花。 據說,玫瑰是代表愛情的。女孩細心地為玫瑰換水,用前所未有的溫柔目光注視它們。 辦公室裡的女孩子們,常常在一起討論有關愛情的話題。 而戀愛中的那個女孩總是說:「愛情,一定要有浪漫的,美麗的,就好像──好像那些玫瑰花!」
後來,有一天晚上,男孩帶女孩去一家小餐館吃飯。 女孩吃飯的時候,男孩坐在對面,看著她吃。 女孩吃著吃著,忽然想起了小時候,外婆就常常這樣坐在她對面,看著她吃飯。外婆的目光裡,含著慈祥和喜愛,讓小時候的她,充滿了被寵愛的感覺,那種感覺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幸福。 女孩抬頭看男孩的眼睛。那雙含笑的眼睛裡映著女孩的臉,竟然也是很慈祥的樣子。那一刻女孩彷彿回到了從前,小小的心裡溢滿了被愛的快樂。
女孩吃剩半碗飯,放在一邊。 男孩對她笑笑,伸手拿走了那半碗飯,開始吃起來。吃得那樣香甜,那樣自然。 女孩愣了愣。在她的印象中,只有外婆和父母才吃過她吃剩下的飯。那是只有一家人才可以做得這麼自然的事啊。
而男孩…… 「嘿,妳知道嗎,我忽然想起了什麼?」男孩吃著飯,說:「我忽然想,如果以後有一天,我們窮得只剩下一碗飯,我一定會讓妳先吃飽。真的,我發誓!」 女孩想,這真是一個奇怪的誓言啊,但這卻是男孩對女孩許下的唯一誓言!不知道為什麼,女孩卻為這個奇怪的、有關一碗飯的誓言哭了……
此後,當同伴們再次說起愛情時,那個女孩就總是會說:「愛情啊,愛情就是一碗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