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k Shirt Day 反霸凌與受害者心態

今日反霸凌日。反霸凌日的由來就不在這裏提了,可以自行在網上找到。 我們可以在學校、社區、辦公室。。。甚至家裏被欺凌;其發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年齡、種族、文化、宗教、性取向、家庭結構、婚姻狀況、身體缺陷、身材、樣貌、衣著、髮型等等,都可能成爲被霸凌的原因。 而霸凌的方式包括了肢體傷害、語言侵害侮辱嘲笑、社交方面的孤立、網絡霸凌。 這些被霸凌的經歷對當事人的身心靈健康造成不同程度損害。 加拿大在2019年的一項調查指出有71%在12至17嵗間的青少年在過去一年有至少一次被霸凌的經歷。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受到的被霸凌的經歷又好有可能使我們有一種受害者的心態。 而入侵到人心裏的這種受害者的心態會使人的心靈變得非常脆弱、敏感、自卑,及沒有安全感。 人就會在很多的時候認爲自己被霸凌和傷害。

我在30多年前移民加拿大的時候英文好差。 有一次中學英文老師給佈置了可以自由發揮和選題的寫作project。 我選取自己有興趣的課題,到圖書館找來了許多相關的書籍,並日以繼夜的寫和修改。 但因爲我的作文在文法和寫作上出乎平常的好,我的英文老師認爲我抄襲。 因爲這件事,我就有了一種受害者的心態,時常覺得人家看不起自己和冤枉自己。 而我覺得這個buttton(其實滿身都是)被按著的時候,我往往失去了平時的冷靜。感恩,信仰和我在心裏輔導上的訓練幫助我消除了許多這些button, 但我仍然還是要面對已經入侵了的受害者心態的影響。

我們要反對霸凌,同時也要注意自己是否有一種受害者的心態。 當我們被我們的受害者心態操控的時候,也可能對其他人説出和造出一些對方覺得被傷害的言行。 我們更要明白其實我們身邊的人並不是刀槍不入的完人,他們也會有boundary、 button和感受。

作爲牧師,我唯求上主的憐憫,讓我們真知道上主的恩典,醫治我們心靈的傷口和破碎,使我們常常有平安。

珍惜那存在你生命裡的

10歲日本小朋友中島芭旺在他的書”我看見,我知道,我思考“裡寫道:

“與其為了找尋不存在的東西活下去,不如感謝存在的東西活下去。 有手指、有腳、關節能活動,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但也不是理所當然。”

有手指、能活動不是理所當然的。 感恩,我要珍惜、好好鍛鍊,好好用我有的手、腳。。。感恩,我有相愛的家人,要好好珍惜我們還能在一起的時間。 

你呢? 是時候去好好數算和珍惜那些存在於你生命裏的一切。 沒有任何一樣是理所當然的。

“想做就去做,別再拖延了”,10嵗的他的提醒

一名叫”中島芭旺“的日本人(實在不敢稱他為小朋友/小孩子)寫了一本書叫”我看見,我知道,我思考“。 我將會用數個短文來分享我在他的書學到和被提醒/啓發的。 其中,他提到:

”考慮該不該做這件事的時候,說不定就不是該做的時候。 在考慮的瞬間,一切都可能變得不一樣了,所以我覺得那個時候想怎樣就怎樣。 總之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去做,想做的事就去做,這樣而已。“

當然你可以說這是”小孩子“的任性所爲,而且大人要兼顧和衡量的比”小孩子“複雜得多。 我想中島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再拖延了。 我們是要考慮和計劃,但生活上有很多的事其實並不一定要,甚至不應兼顧計算得這麽複雜。 就在等待到一個”萬全“的情況出現時,我們的世界(人和事物)已經不再一樣了。

有一次,我聽到一位長者病得很厲害,但當時我很忙。 就在考慮衡量等我處理好自己的事就馬上趕去探望的時候,這位長者就去世了。

回應困難的覺悟

生活中的困難誰都會遇到,不同的是如何回應困難。 我以爲Jack Kornfield 在“踏上心靈幽徑” (A Path With Heart) 這本書裏所指出的值得深思和推薦:

“困難有兩種:一種顯然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種情境需要慈悲的行動和直接的回應;但大部分問題是自己製造的,因爲想努力改變生命的原貌,或是過於陷入自己的觀點,而失去更廣大、更有智慧的視野。 我們常認爲困難是自身之外的環境造成的,但富蘭克林很瞭解這一點,他說:‘我們有限的視野、希望與害怕,成爲我們衡量生活的標準,環境不符合我們的想法時,就變成困難。’。。。困難發生時,我們就把挫折感投射到外在的事物上,例如下雨、孩子們,外在世界似乎是我們不舒服的來源。 我們以爲若能改變世界,就會得到快樂。 然而,我們并非通過搬石頭來找到快樂和覺醒,而是要轉化我們和它們的關係。。。西藏佛教傳統指導初學者必須修持的法門叫做’將困難帶入修行的道路’,包括有意識地將我們不想要的苦難、生活中的哀傷、内心和外在的掙扎,變成滋養耐心和慈悲心的養料,由此發展更大的自由和真實佛性。。。”

我們不能掌控外在的世界,卻能改變内在的世界(其實就是修行),並轉化我們對臨到我們生命的人事的理解和回應。 這樣的轉化和回應使我們對人生有更深刻真實的認知,也即是“更大的自由和真實佛性”。 如果實這樣,作爲牧師的我,也認同“人人皆有佛性”這句話。

活時圓滿,死時安心

羅賓·夏瑪 (Robin S. Sharma) 所寫的書 “死時誰爲你哭泣” (who will cry when you die?)是一本值得讀的書。 在這本書裏,作者為讀者提供了101則以終為始的人生智慧,我在此就不一一列出來,留待大家自己去閲讀了。

而我在這裏只想引述他在書的開頭和結尾的幾段:

“小時候父親跟我說。。。‘出生的時候,你哭,這個世界因你得喜悅;請你好好過這一生,希望你離開的時候,世界為你而哭,但你心中感到喜悅。’ 這個世代,很多人早就忘了活著所為何來。。。我們忘了人何以為人,忘了活著的目的,忘了人在世界上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麽。 你死了有誰會哭? 你在有生之年能感動多少人? 你對往後的世代能有什麽影響? 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後,你能留下什麽?。。。多數人直到死前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生命的真諦。 年輕時我們汲汲營營,想活得符合社會的期待;忙著追求人生的快樂。。。不要等到臨終之際才了悟人生的意義。。。每天努力想掙得令他們快樂的東西,卻缺乏智慧去明白幸福不等於你達到的成就,而是一種心境。。。人生不要只爲了自己而活。。。人生不是一根短暫的蠟燭,而是一根耀眼的火炬,我得以暫時舉著這把火,而我希望能讓火光燃燒的明亮燦爛,然後再傳遞給未來的世代。”

你正在活出圓滿的人生嗎? 調整你的人生,現在一點也不遲!